|
|
树冠层
松鼠猴,哥斯达黎加. (Photo by R. Butler)
|
写 Rhett Butler. 翻译 Che Fei
07/12/2007
其它的冠层-哺乳动物的栖息地
灵长类
灵长类是每一个大陆雨林界的特征,除了澳大利亚界,大约有超过50个属的200种生物组成.灵长类被认为是10亿年前到6.5亿年前以昆虫为食的动物的后代.远古的哺乳动物大多数像今天的狐猴和眼镜猴,而较高级的灵长类直到3700万年到2300万年之间才出现。高级的灵长类包括猴子,猿,猩猩和人,而且非人类的物种一般被分为远古世界的猴子和新世界的猴子。
远古世界和新世界的猴子被认为是由5500万年到6000万年前同一个祖先演变而来的。从那时候起,两个种类就开始独立的进化,造成了今天的显著不同。举个例子,远古世界的猴子的鼻孔是挨着的并且朝下的,而新世界的猴子的鼻孔是分开的而且朝着各自的方向开.远古世界的猴子是坐着睡,而新世界的是躺着睡。远古世界的猴子栖息地很多,而新世界的猴子只住在树林里.就身体结构来说,许多新世界的猴子有卷尾,而远古世界的没有。但是远古世界的猴子有着与卷尾完全相对的主指(大拇指和大脚趾),这意味着这个指与其他的分开的,就像人一样.在新世界的猴子中,只有很少的一些物种有部分相对的主指,而其它的则没有这种相对性。因为远古的猴子没有卷尾,所以它们主要依靠巨臂在树顶直接运动。另外,远古世界的猴子与新世界的猴子相比具有鲜明的性别区别. 非洲
非洲大陆以它树林中的灵长类包括猩猩和疣猴而闻名.同时非洲也有一些不太出名的哺乳动物像食虫类的侏儒的大婴猴,它有一对大的像接收无线电的盘子一样的耳朵用来接收昆虫的行踪,还有一双用于夜间活动的巨大的眼睛.它适合居住在有大量亚洲懒猴和马达加斯加的狐猴(同一亚纲)的地方。 马达加斯加 [想知道更多请点击WildMadagascar.org] 马达加斯加缺少分布在世界范围内的像这些亚种属的(猴子,猩猩,大猩猩,智人)的优势物种. 作为替代的是它们的环境中分布着一些更原始的哺乳动物,比如狐猴.狐猴和婴儿猴,懒猴,potton猴都属于原猴亚目,potton猴像是原始的狐猴,都是夜间活动,都属于食虫类哺乳动物,有着较小的身体,长长的鼻子,大大的眼睛等身体特征.狐猴的进化有着有趣的历史,它们直到今天还存在的唯一原因是由于马达加斯加的孤立(应该介绍的另一种物种和它共享着科摩罗,由马达加斯加东北海岸的一些小岛组成).
返回到以前那个超大陆-冈瓦拉大陆(由非洲,南美洲,澳洲,南极洲,印度和马达加斯加组成),马达加斯加还属于非洲大陆.大约一亿六千万年以前,当马达加斯加从非洲脱离的时候,它上面还没有原始生命.从化石中发现,最早的像狐猴一样的.在海平面还比较低的时候,狐猴类的灵长类动物通过游泳或者步行到达了马达加斯加.这个岛继续向东面漂移,大约在2300万年到1700万年的时候猴子开始进化了,这时候马达加斯加和非洲之间的距离已经太远了,所以有许多同狐猴一样有着共同祖先的更有竞争力,更加聪明的灵长类动物已经无法到达了.宗系在非洲,欧洲和北美州的狐猴并没有同世界的进化革命脱离,因此它很快被被淘汰了而且几乎灭绝了.只有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狐猴活了下来,尽管有一些狐猴(婴猴,懒猴,pottos)等设法保留它们的一些习性,如夜间活动,独自生活和吃昆虫等. 当它们到达的时候,马达加斯加的狐猴在这个没有竞争者和天敌的环境中非常自由,而且有一些发展跟别的猴子一样,比如形成了社会团体,食草的,更加积极主动.在如今马达加斯加的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可以发现狐猴,从热带雨林到唯一多刺的沙漠再到落叶林.高级的灵长类动物没有到达马达加斯加直到他们学会了在深海上如何航.两千年前,人类入侵了,开始威胁到狐猴了,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被破坏了.在那个时候,有超过48种的狐猴灭绝了,其中包括有着像大猩猩那样身躯的大型物种,到今天为止,它们的种类已经减少到32种了.
狐猴并不是雨林的居住者,它们生活在马达加斯加东南部干旱地区和落叶林区.尾部有环纹的狐猴很容易被辨认因为它尾巴有黑白相间的条纹像浣熊一样.同其他的狐猴不一样,尾部有环纹的狐猴在地上生活的时间要占好大一部分.
栗鼠猿是世界上一种奇怪的生物.这种狐猴第一次分类的时候被看作是啮齿类,它有着像树枝一样的中指,巨大的眼睛,老鼠一样的牙齿,蝙蝠一样的耳朵,这些都帮助它很快适应了奇特的环境.在夜间栗鼠猿以它长长的中指作为工具寻找昆虫.在爬上树皮后,它用它敏感的耳朵去探测昆虫幼虫的行动.研究发现栗鼠猿可以12英尺以外昆虫的行动.不幸的是这个古老的生物受到两方面的危害,一是在马达加斯加东北部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二是马达加斯加的国民认为它是坏运的先兆.
最大的狐猴是生活在马达加斯加东部山区森林的大狐猴.从肤色上来说,它类似于熊猫,有着黑色和白色的皮,但是从生躯上来说,它有点像人,它有着长脖子和手臂,以及小耳朵.它以冠层林的果实和叶子为食,它以它怪异而又美妙的歌声而闻名,它的声音可以传播到1.2英里(2千米)以外.这种白天行动的狐猴当它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会吼叫,而当它遇到亲爱的对象时会发出接吻的声音.尽管它身躯比较大,但是它不在地面上行动,通常是通过跳跃来行动的,树之间的距离同常要超过33英尺(10米).由于它比较低的自然出生率(一年一只)和比较小的数量密度,如今大狐猴的数量已经非常少,而且由于其一些生活习性的丧失和打猎的缘故,它的数量还在减少. 世界上最大比例的大狐猴数量生活在阿纳拉马扎塔现存的森林和周边地区,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的东部.大狐猴被囚禁起来是无法生存的,而且不能忍受其生活习性被打乱,在试图恢复它的特征方面遭受了很大的挫折.
最近发现了一种大型的哺乳动物-金竹猴(驯狐猴属),它是一只寻找大型竹猴(H.simius)的考察队发现的,它被认为是已经灭绝了.最后知道囚禁的大型竹猴的标本死亡与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1986年考察队确认其已经灭绝了.考察队发现了以前没有描述过的竹猴,它有着微带红色的金黄色皮肤,因此被命名为金色竹猴.有趣的是,马达加斯加的森林里有三种吃竹子的狐猴,温顺的竹猴(H. griseus).这三个物种以吃竹子的习性而共存.金竹猴,显然能够忍受浓度较高浓度的氰化物,因为它吃含氰的基叶,苗和新生大竹子的髓.它每天吃的氰化物的量可以毒死三个人.大型的竹猴吃同样成熟的竹子的髓,而较小的狐猴吃另一些竹子物种的树叶.
如今其实所有的竹猴由于生活习性被破坏而遭受威胁不幸的是,国家还在增加把狐猴作为一种肉类来源的转变.许多的狐猴很容易被捕获,因为进化使它们成为了天真的生物,它们生活在没有自然天敌的环境,进化使它们不害怕人类.同样的行为可以在那些没有食肉动物的世界生态系统中发现(特别是像加拉巴哥群岛一样的岛屿).
亚洲
亚洲比非洲生活在树林中的灵长类动物要多,但是比新世界要少.亚洲很有名的一种灵长类动物是生活在南亚的长臂猿,它目前有七个物种,都是有着较长的手臂(臂展大约有7英尺—2.1米)并且没有尾巴.这些丛林生活的灵长类被认为是丛林的杂技者,他们能够敏捷的穿梭于较高的冠层,在那里它们的饮食主要有果实和树叶,还有补充的鸟蛋和小鸟. 长臂猿有很强的领地意识,但是他们只保护足够为全家提供食物的领地区域.它的家庭组成一般包括3到6个,通常只有一个男性,一个女性和小孩.其他的亚洲灵长类包括猕猴,印度猴,叶猴和长鼻猴.
南美洲
南美和中美洲有着大量的树林灵长类,可能是因为它们以树林居住者进化而且从来没有走下来去由它们古老家庭的同类占据的陆地生活.南美洲是世界上一些小猴子的家园,像狨猴和绢毛猴,它们的体型就和老鼠与松鼠一般大小.最大的种类可以达到21盎司(约600克),而较小的狨达到的最大尺寸是6英寸(15厘米),体重为3盎司(80克).较小的狨猴,是世界上最小的猴子,有着唯一的夜间吃食的习性.它有着向凿子一样的门牙,因此它可以在树皮上挖出洞来吃树里面流动的液体.有趣的是,人类的采胶和狨都要小心不要把采过了,因为那样有可能造成数的死亡同时断绝了食物的来源.其他的狨和绢毛猴已昆虫,蛋,果实和果仁为食,而且有着长长的,茂密的,无法缠东西的尾巴.非常稀有的金毛狮狨在巴西的Poco das Anas 生物保护区被发现,它以它的漂亮,长度,金色的肤色而闻名,它代表了巴西大西洋森林中受到威胁的需要保护物种.这个小狨最近受到火灾的危险,因为他的居住地有近1/3 的燃烧了
南美洲大量的灵长类多样性同样包括:世界上仅有的夜间猴子,夜猴; 聪明的僧帽猴,它的命名是因为它们头顶上毛发与法国天主教修道士的帽子比较相似;懒猴,因它们可以在超过30英尺的树木之间飞行跳跃而闻名;各种各样的秃猴包括明显的秃猴,特别受游客们的喜爱因它光秃秃的脑袋和鲜艳的红色面孔;还有一些其他的物种.
其他的哺乳动物
食肉动物
食肉动物在冠层林中被发现,因为那里有它们充足的猎物.举个例子,长鼻浣熊是一种小型的食肉动物属于浣熊,它以虫,蜥还有蛆为食.长鼻浣熊或者一部分长吻浣熊,分布在美国的东南部到南美洲之间,在覆盖范围内被分成了3个物种.成年的雄性长吻浣熊是独立的,但是雌性和6-12阶段的未成年熊生活在一起.同其他的树林动物不同,他们有着可逆转的脚踝,因此它们可以先于头部降临.
除了澳大利亚和马达加斯加猫在世界上的雨林中被大量的发现.再热带雨林中有许多小型和中型的猫包括著名的小豹猫(新大陆),云豹(亚洲),金黄帽(非洲)和虎帽(新大陆).旧世界的雨林中有麝貓,生活在中非雨林中一种像猫一样的生物,它用它长长的尾巴在冠层中保持平衡;灵猫,另外一种爬行的好手.
有袋动物
有些有袋动物也居住在冠层林中,包括新世界的负鼠和新几内亚的树袋鼠.树袋鼠的出现填补了澳洲界没有猴子的空白.
复习题:
- 什么是狐猴?她们是在哪里被发现的?
- 一般而言,新世界的猴子和旧世界的有什么不同?
[英语]
续: 雨林冠层的鸟类
|
|
|
MONGABAY.COM
Mongabay.com 是一家专门提供自然环境新闻资讯的门户网站。
菜单
雨林冠层—介绍 在雨林里,据估计有70-90%的生命生存在位于阴凉地面之上的树中. 一般的热带雨林垂直方向上至少分为5层: 森林树冠层, 冠层, 林下叶层, 灌木层和地面表层.
雨林冠层—调查与研究 冠层以前很少为人们所了解,直到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了研究冠层的有效方法。然而即使用上现代的研究技术,冠层的许多物种、系统及关系对人们来说仍是神秘的,很多现象仍有待研究与发现.
雨林冠层—上层林冠 上层林冠由高于周围冠层之上的巨大的露生树木组成.这些树木至少按照热带的标准是巨大的,其中一些超过了213英尺(65米)的高度,它们的树枝水平伸展着,有100英尺(30米)多高.这些树木与冠层中的树木生活在不同的气候中.上层林冠层空气比较干燥,树枝间不时吹着适度的大风.这些上层林冠树种已经适应了去充分利用风吹散种子,这些树木的种子有着特有的喜阳性,并且在某一特定机制下能够被风吹向离母树很远的距离.南美的<
雨林冠层—冠层树木 在各种类型的雨林中冠层都占了很大的一块区域, 厚度范围在10-40英尺(3—12米)之间.无数的地面居住物种已经习惯在冠层下的生活,这包括蠕虫,蟹,蛙,袋鼠,穿山甲还有豪猪等,在这里它们有丰富的果实,种子,落叶作为食物,还有被这些食物所吸引的大量的动物.由于有多种多样的附生草质和藤类,冠层树木的生命年限都非常长.
雨林冠层—附生植物 单在新热带界就有超过15,000种附生植物生存, 并且全世界有超过30,000种附生植物没有被分类. 附生植物描述的是这样一种植物,它如同寄生虫一样在宿主上生长,不同的是,宿主树木并不是它的营养来源,它主要从空气、降雨和落在树枝上的肥料中获取养分.它们这种附生的生活方式使它们适应了雨林的生活,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光照,也能接触更多的冠层动物传粉者,风传树种的可能性也大了.对生活在温带地区的人们来说,附生植物再熟悉不过了, 因为许多的室内盆栽植物和"铁兰类"植物实际上就是所说的雨林中附生植物.
雨林冠层—藤本植物和热带藤本植物 在冠层中有大量的攀援植物,藤本植物,和热带藤本植物(藤本树木),它们是组成热带雨林植物的重要的一部分.
雨林树冠层—动物 正是由于冠层中多样的食物来源和独一无二的生态位的存在,才有大量的动物在此生存.动物们经常聚集在鲜花盛开的树木周围,使得这些树成为观览野生动植物最合适的位置.在这些有着充足食物的地方,动物们建立了自己的"领地",但由于地面被冠层树叶覆盖的缘故,它们就分不清各自"领地"的界线了,于是大多数动物开始依靠声音信号来分辨.因此逐渐地这些冠层中的"居住者"属得上世界上声音最大动物了.许多的灵长目动物会发出哀号和尖叫声,而小鸟们通过鸟叫声向别的动物宣示它们的到来.
雨林冠层—动物的移动 卷尾具有滑行的能力,因为树冠层的分支之间有高低差距,所以这个地区的动物必须通过一些的方式来得到这项技能.动物在大多数冠层林中能够通过攀登,跳跃或者飞行从这棵树到那棵树,而且要配备一些适当的装置使他们成功.
;蝙蝠 雨林中数量最多的哺乳动物并不是那些在地面上生活的大型动物,而是蝙蝠.热带地区的蝙蝠最多,同样地, 蝙蝠也是热带雨林种类最丰富的物种,它们组成哺乳动物总数的50%以上.最大的蝙蝠有翼展达6英尺(1.8米)的狐蝠,最小的有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泰国的大黄蜂蝠,它甚至比美国的便士还要轻.热带蝙蝠的摄食习惯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食物包括水果、花蜜、血液等.蝙蝠用于庇护自己的"居所"也是各有不同.
树冠层 灵长类是每一个大陆雨林界的特征,除了澳大利亚界,大约有超过50个属的200种生物组成.灵长类被认为是10亿年前到6.5亿年前以昆虫为食的动物的后代.远古的哺乳动物大多数像今天的狐猴和眼镜猴,而较高级的灵长类直到3700万年到2300万年之间才出现。高级的灵长类包括猴子,猿,猩猩和人,而且非人类的物种一般被分为远古世界的猴子和新世界的猴子
雨林冠层—其他的哺乳动物和鸟 世界上有10,000多种鸟类,其中大多数在热带地区被发现,在亚马逊流域和印度尼西亚发现的所有鸟类当中,其中有50%也生活在热带地区.
雨林冠层 - 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无脊椎动物 在热带雨林中,蛙是数量最多的两栖动物. 与那些大多数只生活在水边的温带蛙不同, 热带蛙基本上生活在树上,生活在地面附近水体的相对较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相当简单: 由于蛙有近半的呼吸是通过皮肤来实现的,所以它们必须总是保持着皮肤的湿润.雨林和频繁的暴雨带来的湿气为热带蛙转移到树上和避开许多雨林水域的天敌提供了更多的自由.温带蛙和热带蛙之间的区别延伸到了栖息地之外.尽管大多数雨林动物在植物或地面上产卵,然而几乎所有的温带蛙却在水中产卵.离开水面后,这些蛙类就摆脱了食卵动物如鱼、虾、水生昆虫和昆虫幼虫的捕食.
|
|
|
|